想買空拍機已有一段時間了
本來想等DJI Mavic 2
聽說會有一吋感光元件
但由於國內空拍相關規定越來越嚴苛
等到Mavic 2 上市搞不好沒剩幾個地方能飛XD
最後決定先入手初階機種,順便練習飛行手感
個人玩空拍主要還是以拍照為主
一開始其實是看中DJI Spark
小巧的機身,降價後CP值超高,適合新手練飛
雙軸雲台對拍照的影響也較小(?)
但看完各種評測還是忍不住上了DJI Mavic Air
具有三軸雲台、相對稍長的續航力
最吸引我的還是折疊後超小的體積
因為每次旅行還要帶單眼等裝備
Mavic Air 可以算是DJI目前最易攜行的空拍機
(Spark 雖然小卻無法折疊)
本篇就以空拍新手的角度來介紹DJI Mavic Air
若觀念有錯誤歡迎指正或補充
開箱,全能套裝(Combo) 所有配件
主角現身
現場看覺得紅色最有質感
但我還要貼貼紙,黑色比較適合當底色
摺疊後的機身非常緊湊
後臂是以翻轉的方式摺疊,需要一點時間適應
跟我的富士X-Pro2 比一比
很好用的原廠硬殼收納包
放入硬殼包後直接丟在一般的包包就可帶出門
遙控器
跟Mavic Pro 相比被閹割掉了螢幕和右滾輪
同樣可以各種折疊,連蘑菇頭都可取下收納
跟手機合體的樣子
原廠單肩包,對我來說比較用不到
習慣放硬殼包再丟到自己的包包
或是有時出門會把全套裝備放入副廠收納包中,後面再介紹
電池管家與充電器
可以一次對四顆電池+遙控器充電
(四顆電池是依序充電)
備用螺旋槳,萬一不小心磨損可替換
槳葉保護罩
室內飛行、手中起降時可裝上,但我是沒在用
傳輸線材、備用搖桿等
右二是讓電池轉換成行動電源的裝置
回到主角本身
Mavic Air 配備三軸雲台
相機為1/2.3吋CMOS 感光元件
鏡頭等效焦距24mm,光圈F1.8
可拍攝4K/30fps 影片,也可以1080p/120fps 拍攝慢動作影片
前支架可摺疊,同時也是天線位置
增強型WIFI圖傳支援2.4G與5.8G雙頻段
散熱孔在機身後段
下方蓋子打開後有USB 3.0 Type-C 接口,以及Mirco SD 插槽
但是Mirco SD 有夠難插拔QQ
另外有內建8GB 儲存空間,忘記插卡也可撐一段時間XD
雲台蓋的保護性很好,但是開機前要記得取下
電池裝在機身下方,開機是由電池開關啟動
圓形的是視覺避障系統
前、後、下方各有一套,光線充足時可避免碰撞
開機
後方燈號同時也是對頻的按鈕
可以跟遙控器或是手機對頻
配件篇
首先是機身貼紙
美國DecalGirl 採用3M貼紙,花樣很多,品質也不錯
一套可貼全機身+三顆電池
其實支臂也都可貼,我是選擇貼半套
後方金屬的部位很有質感,選擇不貼
電池、電池收納袋
因為常常跑比較遠,飛好幾個地方
再買一顆電池比較剛好
收納袋可裝一到三顆電池,丟在一般的包包中可避免電池相互碰撞
副廠硬殼收納包
可以裝機身、遙控和四顆電池 (一顆在機身上)
重點是包包本身一樣很緊湊,厚度只有7公分
滿適合丟在機車車廂
DJI Mavic Air 官方數據
空拍機重量:430g
摺疊尺寸:168×89×53mm
展開尺寸:168×184×64mm
對角軸距:213mm
電池電量:2375mAh
相機
感光元件:1/2.3吋1200萬畫素CMOS
鏡頭:等效焦距24mm、光圈F1.8
穩定系統:三軸機械雲台 (俯仰、橫滾、平移)
ISO:100-3200
快門:8-1/8000s (電子快門)
拍照模式:單張、HDR、連拍、自動包圍曝光 (AEB)、定時拍攝、全景 (廣角、豎拍、180度、球型全景)
圖片格式:JPEG、DNG (RAW)
影片格式:4K/30fps、2.7K/60fps、FHD/120fps、HD/120fps
影片最大碼率:100Mbps
影片格式:MP4、MOV(H.264/MPEG-4 AVC)
智能飛行模式 (個人以拍照為主,其實這些功能很少使用)
一鍵短片:以環繞、彗星、小行星等模式拍攝10秒短片
智能跟隨:以人、車等作為跟隨目標,可用不同模式跟隨拍攝
慧拍:不使用遙控器,以手勢操作,我應該永遠不會用到XD
三角架模式:可降低速度方便運鏡,但無法提升懸停時的穩定度
影像模式:限制飛航角度、延長煞車距離等,減少抖動方便影片拍攝
指點飛行:點擊手機螢幕上的目標後自動前進,但真正好用應該是Mavic Pro 的航點飛行QQ
興趣點環繞:設置環繞半徑、高度與速度自動飛行
飛行性能 (後方有括號的是個人不專業實測,僅供參考)
最大上升速度:4m/s
最大下降速度:3m/s
最大水平飛行速度:68.4km/h (73.6km/h)
最長飛行時間:21min (19min)
最大續航里程:10km (8.3km)
最大抗風等級:5級風
飛了兩個月後的簡單心得與總結,持續增加中
1. 飛行前要做好安全檢查,可下載UAV Forecast 等APP,確認風速、衛星、KP值等
2. 韌體更新後就會有禁飛區與限高區60m的設定,但為了飛航安全還是更新比較好
3. 目前大疆限高區設定與法令不符,法令是機場海拔+60m,大疆則是起飛點+60m
4. 不可完全依靠內建的限航規定,有些地區如軍事基地、核電廠等還是要自己判斷,可下載SkySentry 等APP輔助
5. 更新韌體後才能使用一些功能,包括部分的智能飛行模式
6. 曾發生過一次降落時快速下降導致重落地,這問題已於某次更新後解決
7. 一個電池保守飛行時間約15分鐘,以預設低電量警告時降落而言,此時電量<30%
8. 對飛行較為熟練後開始做一些測試,個人最長飛行時間為19分鐘,此時電量<10%
9. 電量<10%時空拍機會強制降落,此時不要慌張,可手動補高度至適當地點再降落
10. 平時飛行要多練習手動姿態模式,不要太依靠自動返航、自動降落等功能,避免突發狀況無法應付
11 遠距飛行時要注意風向,以免回程遇到逆風無法順利返航,必要時可切至sport 模式加速
12. 上升或下降的速度較慢,確定環境安全後可切至sport 模式加速
13. 一定要買全能套裝,三顆電池比較夠用
14. 若是常出外旅行,一次會飛好幾個地方,大概還要再加購電池
15. wifi圖傳容易受干擾,建築物也會阻擋訊號傳輸,市區盡量目視飛行
16. 市區各種干擾,使用5.8G頻道圖傳訊號會比較穩一點
17. 夜拍長曝時斷圖傳是正常的,不要太緊張
18. 副廠配件不需一次買齊,例如練好手中起降,就幾乎用不到增高起落架或停機坪
19. 最好等到衛星數量充足再起飛比較保險,聽到返航點已更新很重要,否則失控有可能飛不回來
20. 若常用手接降落最好關閉降落保護
21. 電池保存須保持電量在50-60%,飛行前一天再充滿,勿充飽電存放,也不要過度放電
以下是一些實拍分享,照片有後製,持續增加中...
(國家公園範圍內空拍需申請許可)
影片比較少拍,慢慢練習中,運鏡好難阿XD
畫質設定:1080p / 60fps
總統盃全國帆船錦標賽
關渡平原 稻田風光
手動跟隨繞圈練習,風大好難拍XD
頭城八角樓繞圈圈練習
社子大橋繞圈圈練習
Mavic Air 拉距測試 2500m
感覺還可以飛更遠,但有點lag,而且已接近捷運軌道,故返航
Mavic Air 拉高測試 500m
穩穩der
延伸閱讀:
如果喜歡這篇文章,而且想直接在官網購買
歡迎直接點下方連結,當作對我的鼓勵哦
<點此進入官網購買DJI空拍機>